版画与年味:在乡村春节的记忆中穿梭

时间:2025-03-20点击:55次

  

版画与年味:在乡村春节的记忆中穿梭

  春节,这个象征着团圆和希望的节日,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和文化的传承。每当节日来临,乡村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年味,墙上贴着的春联、一幅幅年画更是人们心中不变的风景。透过版画,我们不仅感受到传统的魅力,每一幅作品背后更承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往昔的生活情景。

  小时候,在我的故乡,春联的书写几乎成了我姥爷一手掌控的盛事。每当我帮忙裁纸时,邻里的村民们总会慕名而来,看着姥爷挥毫泼墨,仿佛在欣赏一幅流动的艺术。那时,姥爷写下的“虎行雪地梅花五,鹤立霜田竹叶三”不仅是春联,更是希望的寄托。经过岁月的洗礼,这些字句依然清晰,穿越了时光的洪流,带着扑面而来的乡愁。

  记得有一年,村里的一位文盲五大伯为了新年如约贴上春联,却无意间将“槽头兴旺”贴歪了,成了大家的笑柄。这也让我明白,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在于文字,还在于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而年画更是春节气氛的重要角色。姥爷背着年画走家串户,红色的画作如春花般装点着每一扇门。每年必贴的门神所形成的对称图案,守护着宅院的安宁。开封的朱仙镇年画和本土的滑县年画,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之间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。

  除夕之夜的饺子更加成为了一种仪式。包饺子分为“花皮”和“平皮”,姥姥总希望我能吃到包有铜钱的饺子,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,带来好运与福气。那一枚“开元通宝”不仅是儿时的惊喜,更凝聚了家庭的温情与希望。

  春节的早晨,村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。我们孩子们一串串地去给大人们拜年,讨要核桃,村民们心中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现已印刻在心目中。核桃的清脆声音,伴随着春节的美好祝愿,响起了振奋人心的乐章。那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时刻。

  如今,追逐的年代让我们时时铭记古老的传统。翻看那曾经陪伴我成长的故乡,青砖灰瓦间,依旧留存着姥爷当年书写的春联与年画。它们携带着记忆的温暖,随着时间的流逝,愈发显得厚重,那些动人的节日故事,仍然在心中流淌,悄悄唤醒了每一个渴望美好生活的灵魂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